醫用防護服包括醫療環境下專門穿戴的各類服裝✘·•▩,因此分類方法很多 ▩·▩╃☁。
1. 按照用途分
按照用途和使用場合可以分為│•:日常工作服₪▩✘、外科手術服₪▩✘、隔離衣和防護服▩·▩╃☁。
日常工作服是指醫護人員日常工作中穿著的白大衣✘·•▩,又稱白大褂▩·▩╃☁。
外科手術服是指在手術室內穿著的專門設計的服裝▩·▩╃☁。
隔離衣是指醫護人員接觸病人₪▩✘、家屬探視病人等場合下穿戴的服裝▩·▩╃☁。
防護服是指醫療急救₪▩✘、進入傳染病區₪▩✘、電磁輻射區等特殊區域的人員穿著的服裝▩·▩╃☁。
2. 按照使用壽命分
按照使用壽命醫用防護服可以分為一次性防護服和重複使用性防護服▩·▩╃☁。
國內醫用一次性手術衣遵守的標準為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頒佈的2017年1月1日起實施的行業標準YY/T 0506-2016《病人₪▩✘、醫護人員和器械用手術單₪▩✘、手術衣和潔淨服》▩·▩╃☁。醫用一次性防護服遵守的標準為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指定的2010年03月01日起實施的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技術要求:GB19082-2009▩·▩╃☁。
一次性防護服使用後即廢棄無需消毒₪▩✘、洗滌✘·•▩,使用方便₪▩✘、可避免交叉感染✘·•▩,但一次性材料降解慢✘·•▩,容易造成環境汙染✘·•▩,通常對防護性要求高的外科手術服₪▩✘、隔離衣多采用這種型別▩·▩╃☁。重複使用型使用後需要經過洗滌₪▩✘、高溫消毒等措施✘·•▩,通常材料的舒適性更好✘·•▩,但防護效能通常較差✘·•▩,洗滌₪▩✘、消毒過程也會增加大量的人力及水資源成本✘·•▩,通常對防護性要求小的日常工作服(白大褂)多采用這種型別▩·▩╃☁。
3. 按照材料分
按照材料的加工工藝不同✘·•▩,醫用防護服又分為機織類和非織造布類防護服▩·▩╃☁。
機織類材料主要用於加工重複使用的醫用防護服✘·•▩,包括傳統機織物₪▩✘、高密織物₪▩✘、塗層織物和層壓織物▩·▩╃☁。傳統機織物主要是採用棉纖維或滌綸等合成纖維與棉的混紡紗加工而成✘·•▩,具有良好的舒適性✘·•▩,主要用於日常工作服(白大褂)▩·▩╃☁。高密織物是利用高支棉紗或其他超細合成纖維長絲織成✘·•▩,紗線間隙非常小✘·•▩,由於纖維的毛細作用而具有透溼性✘·•▩,再經過碳氟化合物₪▩✘、有機矽等防水劑處理具有一定的防液體滲透效能✘·•▩,主要用於需要較好防水效果的手術衣材料▩·▩╃☁。塗層和層壓織物是為了增強材料的防滲透效能✘·•▩,用於使用環境較苛刻的防護服材料▩·▩╃☁。塗層織物經過塗層加工✘·•▩,表面被塗層劑封閉✘·•▩,具有防滲透性✘·•▩,塗層中的親水基團或經特殊方法形成微孔結構保證織物的透溼性▩·▩╃☁。層壓織物是將織物與一層特殊薄膜(例如微孔薄膜₪▩✘、聚氨醋透溼膜等)透過層壓工藝複合在一起✘·•▩,例如聚四氟乙烯超級防水透溼複合面料▩·▩╃☁。由於該織物主體膜的微孔孔徑遠小於水滴直徑✘·•▩,可防止血液₪▩✘、體液等的滲透✘·•▩,微孔的孔隙率高孔徑大於水蒸汽分子直徑✘·•▩,水蒸汽分子可自由透過✘·•▩,因此透溼效能較好▩·▩╃☁。
非織造布類防護服材料基本都是一次性的✘·•▩,使用較多的有紡粘非織造布₪▩✘、水刺非織造布₪▩✘、SMS(紡粘-熔噴-紡粘)複合非織造布₪▩✘、閃蒸法非織造布和紡粘布覆膜產品等▩·▩╃☁。通常非織造布類防護服比機制類材料具有更好的防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