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衣是指用於保護醫務人員免受到血液▩••、體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質汙染╃·,或用於保護招者避免感染的防護用品▩│✘▩。隔離衣應後開口╃·,能遮蓋住全部衣服和外露的皮膚▩│✘▩。常用於有可能發生血液▩••、體液噴濺的操作中╃·,接觸經接觸傳播的傳染病患者▩••、多重耐藥菌患者時;以及對大面積燒傷▩••、骨髓移植等患者實施保護性隔離時▩│✘▩。現臨床使用的隔離衣多為布類材質╃·,通常不能做到穿一次即丟棄▩│✘▩。
舉 例
1. 醫務人員在為HIV感染者清理嘔吐物時╃·,存在被患者嘔吐物汙染的風險╃·,因此需要戴手套▩••、穿隔離衣▩│✘▩。
2. 多重耐藥菌如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黴烯類腸桿菌科細菌(CRE)等的傳播途徑主要為接觸傳播╃·,因此多重耐藥菌患者應單間隔離或相同病原體集中收治╃·,實施近距離操作如吸痰▩••、氣管插管等時應戴防護鏡╃·,可能汙染工作服時穿隔離衣▩│✘▩。
3.為糖尿病並攜帶HBV的患者進行晨間護理時╃·,發生血液▩••、體液暴露的風險較低╃·,沒必要穿隔離衣▩│✘▩。
一次性手術衣
舉 例
暴露源為艾滋病晚期患者╃·,職業暴露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在為晚期艾滋病患者實施手術時╃·,手術者應採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包括穿具有防滲透功能的 手術衣或防水圍裙佩戴手套▩••、醫用外科口罩▩••、護目鏡▩••、穿防護準╃·,以避免發生HIV的職業暴露▩│✘▩。
一次性手術衣能替代隔離衣
無紡布材質的一次性手術衣對液體具有良好的防滲透阻隔功能和阻菌效能╃·,能夠形成可靠的防護屏障▩│✘▩。而棉質隔離衣雖然在乾燥狀態下能阻隔一定量的微生物╃·,但在沾染了血液或潮溼的狀態下病原菌會透過液體滲透隔離衣╃·,失去防護能力▩│✘▩。從防護能力的對比來看╃·,一次性手術衣優於隔離衣╃·,因此可以替代隔離衣使用▩│✘▩。
由於一次性手術衣存在成本高和作為醫療廢物處理時產生的環保問題╃·,因此╃·,不推薦常規使用一次性手術衣替代隔離衣╃·,可根據不同的操作選擇性地替代使用▩│✘▩。
一次性防護服
一次性防護服是指臨床醫務人員在接觸甲類或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患者時所穿的一次性防護用品▩│✘▩。防護服應具有良好的防水▩••、抗靜電▩••、過濾效率和無皮膚刺激性▩••、穿脫方便▩••、結合部嚴密▩••、袖口以及腳踝口為彈性收口等特點▩│✘▩。下列情況時應穿防護服↟╃◕✘:①臨床醫務人員在接觸甲類或按甲類傳染病管理的傳染病患者時▩│✘▩。②接觸經空氣傳播或飛沫傳播的傳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體液▩••、分泌物▩••、排洩物噴濺時▩│✘▩。
《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傳染病分為甲類▩••、乙類和丙類三類,其中甲類傳染病包括鼠疫和霍亂▩│✘▩。對乙類傳染病中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同樣採取甲類傳染病的預防▩••、控制措施▩│✘▩。
舉 例
1.中東呼吸綜合徵(MERS)是一種由新型冠狀病毒(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中東呼吸綜合徵冠狀病毒是一種人畜共患病毒╃·,絕大多數在醫療機構中主要的傳播途徑為飛沫傳播╃·,也可透過密切接觸患者的分泌物或排洩物而傳播▩│✘▩。對疑似中東呼吸綜合徵患者在進行氣管插管時╃·,為預防出現血液▩••、體液▩••、分泌物的噴濺而發生職業暴露╃·,醫護人員應穿防護服▩│✘▩。
2.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甲型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傳染源可能為攜帶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類▩│✘▩。人們透過呼吸道傳播或者密切接觸感染禽類的分泌物或排洩物而獲得感染▩│✘▩。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進行問診時╃·,醫護人員不接觸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也不存在產生氣溶膠的操作╃·,無需穿防護服▩│✘▩。